“這次雷丸試驗田試驗成功,那壯村特色產業又有了新希望。”鎮沅縣和平鎮那壯村副主任、爛泥塘黨支部書記張禮云說道。
近日,走進鎮沅縣和平鎮那壯村爛泥塘村民小組黨支部,今年試種的林下藥材雷丸(俗稱“老鼠飯”)長勢喜人。這是該村新興產業發展又一個先行先試的縮影,在縣紀委監委積極關心幫助扶持下,該村認真抓好落實各項政策,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積極努力探索多種產業發展的新路子,讓那壯村農戶通過勤勞雙手越干越有奔頭,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紅紅火火。
和平鎮那壯村是縣紀委監委的掛鉤村之一,自脫貧攻堅工作和掛鉤工作開展以來,縣紀委監委先后派出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長期駐村幫扶,駐村工作隊員們和村“兩委”積極先行先試探索綠色生態產業發展之路,為那壯村脫貧攻堅后續鞏固提升探索群眾致富新路子。
緊緊圍繞扶貧“扶什么”“怎么扶”兩個問題,結合鎮情、村情、組情的實際情況和建檔立卡戶、一般農戶的需要,縣紀委監委始終把發展產業作為精準扶貧的首要任務來抓,積極幫助掛鉤村想辦法、找路子。
2020年1月,駐村扶貧工作隊、那壯村“兩委”經過反復考察調研,在和平鎮那壯村爛泥塘村民小組先行先試種植林下藥材雷丸菌種17000包,總投入10.4萬元,共計先行先試種植農戶21戶,其中,黨員5戶,建檔立卡脫貧戶5戶,預計于2020年12月將進入第一期采收期,預計總收入達20.4萬元。
“通過爛泥塘黨支部的示范引領,下一步,我們將在全村進行規模種植。在佛手香櫞成功種植880余畝的基礎上,將走出又一條特色產業強村富民的產業新路子,讓那壯村爛泥塘黨支部真正成為新興產業先行先試、農民增收致富的‘領頭羊’。為后續產業規模種植發展和農民穩定增收奠定了基礎。”縣紀委監委駐村第一書記羅廷華說道。
縣紀委監委自2015年5月掛鉤和平鎮那壯村以來,充分發揮“掛幫包”的作用,主要負責人和分管扶貧工作領導和“掛幫包”人員,經常深入那壯村和農戶家中進行實地走訪調研和農戶面對面拉家常、交心談心、出主意、想辦法,力所能及地為農戶解決實際問題,掌握第一手資料,充分聽取那壯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切實為那壯村動真情,真扶貧,多舉措加大扶貧力度,進一步拉近了那壯村干群關系。同時,派選責任心強、具有長期扎根基層經驗和吃苦耐勞的人員長期駐扎在掛鉤扶貧村全力開展扶貧工作。
截至目前,縣紀委監委向那壯村派出1名第一書記,1名工作隊員,3名包村隊員,16名掛包幫聯系,幫助產業發展種茶2250畝,受益農戶368戶,冬早蔬菜250畝65戶,香櫞880畝受益農戶161戶,和雷丸18畝21戶。(鄭建華)